议政号

转载-魏玛共和国时期犹太人

魏玛共和国是德国社会由传统到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未能处理好经济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国家权力的过度迷信从而导致了人类历史上一大悲剧的发生。它颁布了世界上最为民主的法律文献之一的《魏玛宪法》,但是却未能在实际上实现社会的平等,这就为第三帝国时期采取极端措施﹣﹣掠夺"劣等民族"和其他国家来保证雅利安人的幸福生活,通过一波又一波的政治运动实现民众在感情上和心理上的平等﹣﹣埋下了祸根。

第三帝国时期的极端政策都可以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甚至德意志帝国时期找到根源,这就是为什么在西方人意识中根深蒂固的反犹主义只有在德国才导致组织化的"流水线"集体屠杀。有人认为"希特勒的反犹太主义超出了偏见的范畴。它是一种心理病变,属于人类历史中魔法和魔鬼信仰一类的东西",然而,研究魏玛共和国时期的犹太人历史我们却发现:第三帝国时期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早有预兆,魏玛时期反犹主义作品的盛行对希特勒以及普通民众反犹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魏玛时期,政治上,犹太人取得了完全的公民权,可以自由参与政党政治,成立政治组织;经济上,犹太人占有一定的分量,但并不具有控制德国经济的能力;文化上,犹太文化的现代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犹太人获得的各项权利也只是暂时的,随着希特勒的上台,犹太人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相对优势一去不复返,唯有犹太人创造的文化仍然散发着引人瞩目的光华。犹太人内部不同社会集团的犹太人其身份认同颇为复杂。高度同化的犹太人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德国人,而犹太复国主义者可以说是居住在德国的犹太人;混合身份的犹太教自由派既是犹太人又是德国人。

犹太人身份认同的多元化给犹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首先,它造成了犹太人社团内部的分裂。关于是否要完全同化,共产主义者和犹太教自由派以及犹太复国主义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关于是否要移民巴勒斯坦不仅犹太教自由派与犹太复国主义者之间意见不合,甚至德国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内部的意见也不统一。犹太社会内部的分裂,使它在面对反犹主义者的攻击时无法有效的联合起来,保护犹太人的利益。

其次,应对反犹主义时所采取的措施比较消极保守,局限于合法的政治途径。上文

写到犹太教的德意志国民中央协会时已经分析到,这个最大的犹太人组织在面对反犹主义时所采取的措施:一方面通过发行报刊杂志揭露反驳反犹主义者的言论,另一方面号召犹太人积极参与德国政治,至少投票的时候不要投给那些反犹的政党。而犹太人战争退伍军人爱国联盟则一边宣传犹太军人为德国做出的牺牲,以证明自己是热爱德国的,一边开展农业运动,打消反犹主义分子对犹太人"寄生虫"的指责。当时的犹太人对共和国甚至比德国人还要自信,这些措施都建立在相信德国理性,相信德国政治会良性运转的前提下。

第三,犹太人对德国的高度认同使他们对希特勒上台后的危险视而不见,并且拒绝离开德国。犹太人对德国的过度信任,使他们对第三帝国时期反犹主义的危险视而不见。"尽管希特勒反复地公开宣扬犹太人对社会的致命影响,但许多德国犹太人还是采取一种观望的态度,怀有美好的希望,仍然决定留在德国。"他们觉得自己是德国人,相信德国人和犹太人能够共存。由于大多数犹太人对德国的高度认同,致使犹太人"单恋"着德国。当纳粹颁布反犹法令时,犹太人最初的反应是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随后是为生活在这样的国家感到耻辱,接着是对事态不会太坏所抱的错误的希望,最后才意识到要团结起来做最坏的打算。

从德国犹太人身份认同的困境中可以看出,作为少数民族的犹太人的身份问题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建构中所存在的问题:到底是一个多民族的多元文化的国家还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犹太人在德国不同寻常的经历除了犹太民族自身的特性外,还需要从德意志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寻找根源。身份认同问题不仅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问题,而且要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作为少数族裔的犹太人在德国或是同化或是保持自己的犹太性都是符合逻辑的,都是生存的方式,犹太人感到为难的是不管怎么样主流社会都无法接纳他们。

'克劳斯.费舍尔:《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

'克劳斯·费舍尔:《德国反犹史》

评论

热度(21)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